室內裝修與室內裝潢差在哪?
成功的居家改造,首先要做的就是釐清核心概念:「室內裝修」與「室內裝潢」究竟有何不同?這兩個詞彙常被混用,但在專業領域、法律規定以及實際的費用結構上,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。理解這些差異,更能精準掌握室內裝修或裝潢預算、規劃時程。
一、 釐清裝修裝潢的本質差異:範圍、法規與成本
特點 | 室內裝修 (Interior Renovation) | 室內裝潢 (Interior Decoration) |
施作範圍 | 硬體工程,包含變動房屋結構、水電管線、隔間牆體、天花板、泥作等「不可移動」的部分。 | 軟體佈置,包含傢俱、窗簾、壁紙、燈具(非主線路變動)、地毯等「可移動」或「表面」的裝飾。 |
法規層面 | 涉及《建築法》與《室內裝修管理辦法》,部分工程需申請許可,並由合格的室內裝修業或建築師執行。 | 無特殊法規限制,屬於單純的美化行為。 |
費用結構 | 涉及專業工種(水電、泥作、木作),單價高,且受房屋結構與屋齡影響大。 | 費用集中在材料採購(傢俱、織品、燈飾)與軟裝師/設計師的搭配費用。 |
時間規劃 | 從數週到數月不等,屬於長期工程。 | 數天到數週即可完成,屬於短期佈置。 |
結構與法規的關鍵

「裝修」之所以複雜且昂貴,主要是人力昂貴,任何想法的實現,都是心血的累績。另外,因為它動到了房屋的核心機能和結構安全,例如,重新配置廚房位置涉及到瓦斯管線、排水管和電路迴路的變動;打掉或新增隔間牆則影響到承重結構和消防逃生動線。
根據法規,超過一定規模或涉及非分間牆變動的裝修工程,必須向當地政府申請「室內裝修許可證」,否則屬於違法裝修,可能面臨罰款甚至限期拆除的風險。這是「裝潢」完全不需要面對的門檻。
二、 介於兩者之間的選擇:輕裝修與重裝修
在傳統的裝修與裝潢之間,還衍生出兩種實務類型:
- 輕裝修 (Light Renovation):
- 定義: 在不變動水電管線、不拆除/新增隔間的前提下,進行基礎的修飾工程。
- 內容: 如僅更換地板材質(如鋪設超耐磨地板)、重新油漆、設計系統櫃、更換門片、簡單的天花板造型等。
- 優勢: 時間快、成本低,且通常不需申請裝修許可(仍需視當地法規)。非常適合屋況不錯的新成屋或預算有限的小資族。
- 重裝修 (Heavy Renovation):
- 定義: 涉及大範圍的結構變動、水電管線全面更新,屬於大規模的翻新工程。
- 內容: 針對老屋(屋齡 25 年以上)進行的老屋翻新,涵蓋全部基礎工程,如防水抓漏、全室管線重拉、格局重劃、泥作工程等。
- 優勢: 徹底解決老屋積累的居住安全問題,讓房屋煥然一新,延長使用壽命。但時間長、費用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