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中室內設計
archivist

玄關設計,住家設計入門的第一印象

玄關設計的藝術與實用性:打造完美入門體驗

玄關,作為住家與外界的緩衝地帶,不僅是訪客對家的第一印象,更是日常出入機能的核心。一個設計得宜的玄關,能有效提升住家設計居住品質與空間美感。然而,玄關設計往往存在許多細節,從基礎機能配置到特定空間挑戰,都需要周全的考量。本篇著重於儲櫃的討論。

住家設計-玄關
入門玄關

1. 玄關機能配置:從基礎到進階

一個完善的玄關應具備以下基本機能,並可依據空間大小與個人需求進行擴充:

  • 穿鞋椅: 穿鞋椅是玄關不可或缺的設計。它提供了舒適的坐下空間,讓換鞋過程更加輕鬆,尤其對於長者或行動不便者而言,更是貼心的考量。穿鞋椅的設計可以多樣化,例如:
    • 獨立式穿鞋椅: 靈活移動,可依需求調整位置。
    • 結合儲物功能的穿鞋櫃: 座椅下方或側面結合抽屜、層板,增加收納空間,方便放置鞋油、鞋刷、外出小物等。
    • 懸浮式穿鞋椅: 10-15公分高的懸浮設計,讓下方可放置常穿的鞋子,同時營造輕盈感。
    • 坐墊設計: 建議選擇耐磨、易清潔的材質,並可加入軟墊增加舒適度。
    • 尺寸考量: 深度約35-40公分,高度約40-45公分,長度則依空間大小和使用人數決定。
  • 傘架: 台灣多雨氣候,傘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一個好的傘架能避免雨水滴落玄關,保持地面乾燥整潔。通常需考量傘架規畫於玄關處。
    • 獨立式傘架: 設計簡潔,方便取用。
    • 內嵌式傘架: 將傘架整合於鞋櫃或儲物櫃中,使空間更為整齊劃一。
    • 材質選擇: 建議選擇防鏽、易清潔的材質,如金屬、塑膠或特殊處理的木材。底部最好有集水盤設計。
  • 鞋櫃: 鞋櫃是玄關的收納主力。其設計需要兼顧收納量、通風與美觀。
    • 收納量: 需仔細評估家庭成員的鞋子數量,並預留未來增加的空間。建議每人至少有3-5雙鞋的收納空間。
    • 層板設計: 可採用活動式層板,方便依鞋子高度調整,最大化利用空間。
    • 通風考量: 鞋子容易產生異味,鞋櫃設計應考慮通風性,例如門片可有百葉設計、或在櫃體後方預留通風孔,甚至加裝小型換氣扇。
    • 深度規劃: 標準鞋櫃深度約為35-40公分,能容納一般尺寸的鞋子。然而,建商預留深度不足是常見問題,下文將詳細討論。
    • 底部懸空: 鞋櫃底部懸空15-20公分,可放置常穿的鞋子,方便取用,也避免鞋子堆積在玄關入口。
  • 儲物櫃: 玄關儲物櫃可用於收納外出用品、包包、鑰匙、信件、帽子、外套、甚至是旅行箱等,讓玄關保持整潔。
    • 結合設計: 儲物櫃可與鞋櫃、穿鞋椅結合,形成一體化的玄關櫃體,提升空間利用率和整體美觀。
    • 內部配置: 儲物櫃內部可設計吊桿、層板、抽屜等,方便分類收納不同物品。
    • 深度考量: 若要吊掛外套,深度至少需55-60公分。
可拉式的穿鞋椅
可拉出的穿鞋椅設計

2. 鞋櫃深度不足的挑戰與解決之道

許多新成屋的玄關,建商預留的鞋櫃深度若遇到深度不足時,則需要一些特殊設計來解決。標準鞋櫃深度一般為32-40公分,然而有些可能只有30公分甚至更淺。這對於男性大尺寸鞋款(如US 10以上)或部分高筒鞋款而言,將導致鞋子無法完全放入,影響美觀與使用。